教師團隊
強大的師資力量
-
簡紅彬
食療調理教練,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慢病康復產業專委會副秘書長。全國食療養生協作平臺科普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督導員。擅長中醫食療與現代營養相結合,進行中醫食療美容、生殖健康,以及慢性病的食療調理。
-
宋天彬
中醫保健培訓
教授,主任醫師,任教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先后講授中醫內科、中藥、針灸、內經、中醫基礎、中醫診斷、氣功、養生等課程。科研項目有:舌診研究、中醫望診、脈象圖研究、八綱辨證客觀指標研究、中醫與三論等。代表作:《中醫舌苔圖譜》、《從控制論看中醫理論發展前景》、《道教與中醫》、《氣功治病法精華》。
-
侯玉瑞
健康管理師培訓·16年教齡
全國烹飪老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綜合開發處處長,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中式烹調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教材,全國職業技能鑒定教材編委會委員,評委,國家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高級技師,高級考評員。全國烹飪老師,1995年被荷蘭皇家中國飲食業公會聘為全歐華人烹飪大賽評委,1996年被聘為中央國家機關烹飪大賽評委,1997年曾赴泰國為泰國中廚烹飪大賽評判,1999年被聘為第四屆全國烹飪大賽評委。精通湘菜,旁通山東菜、四川菜、江蘇菜、天津回民菜、北京回民菜等。拿手菜:紅花茅臺酒釀魚翅,鰻魚煲等。1968—1972年在馬凱餐廳工作廚師。?1973—1985在馬凱餐廳工作任廚師兼經理。?1986—1989年在曲圜酒樓工作,任廚師兼經理。?1990—1997年在勞動大廈餐飲部工作,任廚師兼餐飲部經理。?1997年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技能培訓開發處工作。?1975年參加北京烹飪比賽,獲南方炒菜第1名;冷葷拼擺第二名。?1979年后多次為北京市烹飪比賽評判。?1987年主持研制《狗肉全席》獲西城區科協,科技成果一等獎。?1988年主持研制《秋菊宴》研制以菊為主題的菜肴20款。獲北京市科協科技成果一等獎。?1992年被聘為中央國家機關烹飪專業教師、高級鑒定考評員。?1993受聘于《荷蘭皇家飲食業公會》赴荷蘭進行為期一年的烹飪講學。?1994年擔任“荷蘭華人烹飪大賽”“全歐華人烹飪大賽”首席評判。?1995、1998、2003年擔任中央國家機關烹飪大賽評判。?1997年擔任泰國“亞洲地區中廚國際大賽”評判。?1997年被聘為烹飪專業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1999年擔任北京市烹飪大賽評判。?1999年被第四屆全國烹飪大賽組委會聘為首批評委。?1999年被聘為中央國家機關高級考評員。?1999年被聘為全國第四屆全國烹飪大賽石家莊、武漢賽區評委。和北京賽區總監理長。?1999年后68次任《八方食圣》《食全食美》《美味情緣》烹飪比賽評判。?2000年由中央國家機關烹飪協會推薦為中國名廚。?2001年以后設計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40余篇。其中《烹飪美學》、《調味技巧》、《食品安全》、《營養配餐》多次作為高級烹飪技師培訓課程。2002年在臺灣食神蒸霸擂臺賽,勝出。?2002年任《中國烹飪專家委員會》副主任。?2002年中被《全國中小學生營養促進會》聘為專家委員會委員。2003年聘為全國第五屆全國烹飪大賽評委。?2004年聘為國際烹飪大賽評委。?1994年編寫《湖南菜圖文全解菜譜》兩本.?1995年《冷菜拼擺圖文全解菜譜》獲國家旅游出版社優秀圖書獎。?1999年負責《營養配餐員國家標準》的開發和教材編寫組織工作。?2002年3月為農村廣播學校編寫《平衡膳食菜譜》一書。?2003年為抵抗“非典”提高人體免疫力,撰寫《營養菜譜68例》一書。?2006年擔任中式烹調師國家職業教材副主編。?2007年被評為中國烹飪大師金爵獎。成就榮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技能開發處處長,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中式烹調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教材,全國職業技能鑒定教材編委會委員,評委,國家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高級技師,高級考評員。
-
尹志超
健康管理師培訓·16年教齡
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品應用推廣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副主任、北京中研醫院管理中心執行主任。尹志超出生于中醫世家,由于家庭的熏陶,酷愛祖國傳統醫學。他17歲開始學醫,1978年進入中醫藥行業,從此開始了專職醫務生涯,在長期的中醫醫療臨床、醫學教育工作中,對現代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診斷、中國傳統醫學、民間養生有較好的理解和傳承,在醫療實踐中有獨到的建樹,本著科研工作服務于社會的理念,追求為醫學事業的發展盡自己的努力和奉獻。著有大量專業論述,并有《用傳統醫學手段及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對疾病的診斷》、《中醫藥對疾病治療的優勢》、《學點中醫》、《中醫四季養生的實用方法》等醫學及保健養生書籍出版擅長中醫內科、骨傷科、針灸推拿科、婦科、兒科。他自幼習武,酷愛中醫正骨、點穴術,多年的從醫生涯診治了大量的疑難病例。鑒于他高尚的醫德、高明的醫術,在1991年北京飯店首都知名專家特診部成立時,被該部聘為“外賓門診部”專家,至今仍堅持在多家醫療機構出專家門診,把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醫藥文化服務于患者。多年來,他診治了無數的國際友人、國家領導同志和大量的普通患者。并針對患者的要求,結合中醫的特色,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點穴按摩手法(即:循經治骨術),該手法以中醫經絡為依據,在疏通經絡的基礎上,再調經正骨,即“法從手出,手隨心轉,調氣復位,氣通骨正”,對于頸椎、腰椎、骨關節病,在較短的時間內能達到理想的治愈目的,得到了患者的好評,社會反映良好。根據外賓逗留時間短的特點,他在診治中,提出立體交叉治療法,即采用中藥、針灸、點穴、藥浴、自我體療等全盤的治療方案,深受賓朋的歡迎。同時對國家衛生部提出的二十一世紀培養全科醫生摸索出一條可行之路,為中西醫結合及深化醫藥體制改革做出了貢獻。他研制開發的“冬蟲夏草膠囊”被評為1997年信得過產品。1996年起被北京經濟廣播電臺邀請在星期天特別節目做嘉賓,解答聽眾提出的各種有關健康、疾病的問題,深受百姓聽眾的喜愛。他撰寫的專著《人類健康的益友——冬蟲夏草》,深受中外各界的推崇。他還多次參加國內外國際醫學研討和交流,其撰寫的《冬蟲夏草與疾病》及《冬蟲夏草的膳食配方》受到各界人士的歡迎。 尹志超長期擔任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品應用推廣工作委員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的領導職務,他率領的科研醫療團隊從事著中醫、中藥、保健品的研發工作,為上述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為弘揚我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華中醫藥文化進行著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