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融媒體看次邱|荸薺成為農民的“致富果”
魯網10月18日訊(記者孫詩夢 徐英淦 王雅茜)今天上午,“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采訪采風團“一行來到了汶上縣次邱鎮朱莊村。
在采訪中,一盆荸薺成為記者團眼中的“香餑餑”。荸薺不僅是記者團眼中的“香餑餑”,也是當地農民的“致富果”。朱莊村今年種植了40多畝大荸薺,畝產3000斤左右,每年帶動當地100人就業。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所致,這里的荸薺自古具有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等特點,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自古就有地下雪梨的美譽,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朱莊村黨支部書記朱紅軍說:“荸薺四月育苗,七月栽苗,成熟要到第二年十一月,這時候就是采收了。荸薺種植和水稻一樣,需經歷育秧、移栽等環節,對土壤肥力要求較高。荸薺不耐霜凍,需在無霜期生長。因此我們一般會在立秋前完成大田移栽。”
據《汶上縣志》記載:“早在600年前,汶城西南鹿莊村方外3公里的地帶就有種植荸薺。據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車駕出巡,駐蹕汶上,鹿莊袁某曾以荸薺進奉,受到皇帝及其近臣的交口稱贊。此后,汶上荸薺聲價倍增,長年遠銷濟南、徐州、京津等地,秧種者歷代不衰。”據了解,在2016年,汶上大荸薺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評為“汶上大荸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責任編輯:董羽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