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等差數列教案
發布者:網上發布
高考數學等差數列教案
《等差數列(第1課時)》教學設計
——等差數列及其通項公式
【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5》(人教A版)第二章數列第二節等差數列第一課時.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為今后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聯想”、“類比”的思想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等差數列定義,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歸納思想和化歸思想并加深認識;通過概念的引入與通項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強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使學生明確等差數列與一般數列的內在聯系,滲透特殊與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加強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①等差數列的概念;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
【教學難點】
①理解等差數列“等差”的特點及通項公式的含義;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情分析】
我所教學的學生是我校高一(4)班的學生,經過快一年的高中數學學習,大部分學生知識經驗已較為豐富,他們的智力發展已到了形式運演階段,具備了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弱,學習數學的興趣還不是很濃,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從具體的生活實例出發,注重引導、啟發、研究和探討以符合這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設計思路】
1.教法
①誘導思維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建構;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性.
②分組討論法:有利于學生進行交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③講練結合法:可以及時鞏固所學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2.學法
引導學生首先從三個現實問題(數數問題、水庫水位問題、儲蓄問題)概括出數組特點并抽象出等差數列的概念;接著就等差數列概念的特點,推導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可以對各種能力的同學引導認識多元的推導思維方法.用多種方法對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進行推導.
在引導分析時,留出“空白”,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中心各抒己見,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弄清.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
|
|
|
創 設 情 景 , 提 出 問 題
| 問題提出: 1.從0開始,將5的倍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得到的數列是什么?
2.水庫管理人員為了保證優質魚類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用定期放水清庫的辦法清理水庫中的雜魚.如果一個水庫的水位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從開始放水算起,到可以進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庫每天的水位(單位:m)組成一個什么數列?
3.我國現行儲蓄制度規定銀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為單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計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單利計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 000元錢,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單利,5年內各年末的本利和(單位:元)組成一個什么數列? |
教師:以上三個問題中的數蘊涵著三列數. 學生: 1:0,5,10,15,20,25,….
2:18,15.5,13,10.5,8,5.5.
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
從實例引入,實質是給出了等差數列的現實背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等差數列是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數學模型.通過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知識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
觀 察 歸 納 , 形 成 定 義
|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考1上述數列有什么共同特點?
思考2根據上數列的共同特點,你能給出等差數列的一般定義嗎?
思考3你能將上述的文字語言轉換成數學符號語言嗎? |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三列數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讓學生抓住數列的特征,歸納得出等差數列概念. 學生:分組討論,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前數和后數的差符合一定規律;這些數都是按照一定順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教師引導歸納出:等差數列的定義;另外,教師引導學生從數學符號角度理解等差數列的定義. | 通過對一定數量感性材料的觀察、分析,提煉出感性材料的本質屬性;使學生體會到等差數列的規律和共同特點;一開始抓住:“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為同一常數”,落實對等差數列概念的準確表達. |
舉 一 反 三 , 理 解 定 義
| 練一練:判定下列數列是否為等差數列?若是,指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思考4設數列{an}的通項公式為an=3n+1,該數列是等差數列嗎?為什么? | 教師出示題目,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訂正并強調求公差應注意的問題. 注意:公差d是每一項(第2項起)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防止把被減數與減數弄顛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數,負數,也可以為0 . | 強化學生對等差數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應用. |
定 義 應 用 , 導 出 通 項
| 思考5已知等差數列: 8,5,2,…,求第200項?
思考6已知一個等差數列{an}的首項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項an呢? | 教師出示問題,放手讓學生探究,然后選擇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評價、引導,總結推導方法,體會遞推思想;讓學生初步嘗試處理數列問題的常用方法. | 引導學生觀察、歸納、猜想,培養學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學生在分組合作探究過程中,可能會找到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師要逐一點評,并及時肯定、贊揚學生善于動腦、勇于創新的品質,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鼓勵學生自主解答,培養學生運算能力. |
理 解 通 項 , 簡 單 應 用 | 變1判斷-401是不是等差數列-5,-9,-13,…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變2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a5=10,a12=31, 求a1,d和an.
變3某市出租車的計價標準為1.2元/km,起步價為10元,即最初的4km(不含4千米)計費10元.如果某人乘坐該市的出租車去往14km處的目的地,且一路暢通,等候時間為0,需要支付多少車費? | 教師:給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操練,教師巡視學生答題情況.
學生:教師叫學生代表總結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教師補充:已知等差數列的首項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項公式. | 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學生從中體會公式與方程之間的聯系.初步認識“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數列問題. |
課 堂 小 結 , 課 外 作 業
|
1.一個定義: 等差數列的定義 2.一個公式: 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3.二個應用: 定義和通項公式的應用 |
教師:讓學生思考整理,找幾個代表發言,最后教師給出小結內容,并適當解析.
教師展示作業: P39練習:2,3. P40習題2.2A組:1,4. |
引導學生去聯想這一概念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溝通它們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認識和掌握基本概念,并靈活運用基本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