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造價師技術交流:預算鋼筋工程量計取的幾點認識
發布者:網上發布
鋼筋工程量按2.5%計取損耗,這個問題在預算和翻樣之間矛盾是挺多得。這里有規范理解得問題,也有到底損耗含量包含哪些內容得問題。規范理解問題,這里就不在論述,這個可以單純地理解為鋼筋翻樣者水平高低的問題。下面主要談談鋼筋損耗主要含哪些內容,這個爭議比較集中,同時也是比較模糊,沒有依據的問題。
上海93定額規定,“鋼筋工程量計算應根據鋼筋設計圖數量計算,定額消耗量中已考慮了鋼筋的制作損耗以及因鋼筋定尺長度造成搭接所需增加長度的因素。所以工程量計算時不能再計取。”制作損耗,“因鋼筋定尺長度造成搭接所需增加長度”,都會產生極大的歧義。
制作損耗的歧義主要表現在定尺鋼筋截長后的余頭如何算廢料的問題。施工單位往往會說1根鋼筋截剩了1.2m,沒地方可用了,肯定算廢料等等。這個是沒道理的。隨便去哪個鋼筋加工棚,都少不了閃光對焊機,這個就是處理鋼筋頭的。鋼筋工會把這些鋼筋頭跟定尺鋼筋聯起來,制作出很長的,便于再加工的長鋼筋,同時也可以滿足鋼筋規范的要求。一般我在現場要求,小于1m的鋼筋頭就不要再用了,因為各處的搭接可能都不夠,但實際將20、30的頭子接在鋼筋上使用的情況很普遍。這塊兒鋼筋規范也很難套上去。所以,制作損耗是肯定不會超定額的。
“因鋼筋定尺長度造成搭接所需增加長度”,這個相當一部分的情況跟上面是一樣的。現場往往將鋼筋連接成20m~30m長的整根鋼筋,所以真“因鋼筋定尺長度造成搭接所需增加長度”幾乎沒有。
圖紙規范規定的搭接量是進入預算工程量的,所以這塊不會有歧義。
施工現場還會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會增加鋼筋用量。比如我前面說到的梁架立筋。“梁筋從支座處的8根筋變成中部的6根筋(上2下4),箍筋為4肢。就存在梁上部必須加兩根架立鋼筋,以保持箍筋骨架的完整和定位。但是圖紙中往往反映不出來,翻樣的人也往往把這個忘記。這種偏差累積后,也會反映出一部分的鋼筋量偏差”。但這個嚴格說,應該含在翻樣內,所以是翻樣水平問題,不是損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