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心眼觀社會:中國人全球最現實七成人視物質為成功
發布者:鄭州新紅旗教育
近日,法國市場調查公司益普索(Ipsos)發布了一項名為“全球物質主義、理財和家庭態度”的調查,在20個受調查國家中,但中國人對于物質的熱衷度遠高于其他國家,位居榜首。有71%的中國人表示,將根據自己擁有東西的多少衡量個人成功。從全球來看,僅34%人同意這一觀點。在美國和日本,近8成人反對將物質等同于成功。而在瑞典,高達93%的民眾對這一看法嗤之以鼻。
除將物質視為檢驗成功的標準以外,中國人頂著更大的壓力奔跑在追逐成功與財富的道路上。調查結果顯示,有68%的中國人認為自己處在追逐成功和金錢的雙重高壓之中,高出世界均值22%,再次占領排行榜頭等席位。而在鄰國日本和韓國,這一比例分別為29%和52%。
當成功的內涵模糊不定時,更好的物質擁有是最好的定心丸。一份來自貝恩咨詢公司的最新報告顯示,當前,中國消費者是全球奢侈品的最大買家,全球近1/3的奢侈品都銷往中國。即使在中國政府加大力度打擊腐敗的時期,中國國內對于奢品的購買量也只增不減。對于物質要求更成了中式婚戀的特色,據《2013中國婚戀觀報告》,52%的女性認為房子是結婚的必要條件。同樣,一份來自美國華人社團“百人會”的民調則顯示,與把“家庭幸福”作為人生追求的美國人相比,更多的中國人將“變得更有錢”作為人生目標。
此外,益普索還調查了各國人民對于國家和自己家庭前景的看法。有趣的是,盡管有高于世界平均數量的國人相信國家的未來,但在談到對自己家庭前景是否樂觀時,中國人的信心指數卻落在了世界均值的后面。
這一串數字的背后,是在經濟總量全球第二的今日中國,民眾的安全感卻只能依靠占有物來填充的社會性貧瘠:除了物質匱乏外,用以保證個人價值實現的制度依然殘缺,信仰依舊荒蕪。